2020年11月,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大学董事薛其坤出任南科大新一任校长。中科院院士、南科大原校长陈十一任期届满卸任。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薛其坤,1962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198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先后在日本、美国学习和工作,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从2005年起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2013年起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薛其坤是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学、自旋电子学、拓扑量子物理和高温超导电性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菲列兹·伦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等奖励,入选“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12月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目前为教育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2019年,薛其坤团队因“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获得当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中唯一的一等奖,并被杨振宁先生评价为“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发现。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需要一流大学
本月1日,在深圳“人才日”举行的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薛其坤进行大会演讲并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他的演讲内容也恰好是关于在深圳创办一流大学的思考。他在演讲中认为,决定时代走向的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术发明都是由少数杰出人才创造的,深圳能否建成先行示范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能否培养出这样的杰出人才,而要培养出这样的杰出人才,就必须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
“一流大学培养的杰出人才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着学校对国家、对社会甚至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区分顶尖大学、一流大学和其他大学的基本标志。”薛其坤希望能够面向2035年的深圳甚至是22世纪的深圳,来思考如何重构和改革大学治理体系和跨学科顶尖人才培养体系。
在薛其坤的构想中,21世纪的大学人才培养载体应该包括科学探索多学科的X中心、未来技术交叉学科的F中心、学校通识教育的LAR中心和学生创新创业的A-Z中心四大模块。“畅想未来,当先行示范区建成时,深圳一定会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在这里,我们能培养出世界上最有创新力、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也会打造若干个世界一流实验室,成为科学发现和重大基础发明的摇篮。终有一天,我们能够用这些实验室和大学创造的‘深圳技术’来定义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社会发展方式”。
今年是南科大建校10周年,期间,学校综合实力、学术声誉、国际影响力都有显著提升,在最近多项大学排名中,南科大进步飞速:2020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第8位,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内地第14,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轻大学(创校50年以内)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第1、全球第47,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际化办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果。(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