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聚焦两会 |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学校董薛其坤院士: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高校力量
来源:  作者:宣惠民  发布日期:2024/03/13  点击率: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董薛其坤院士奔赴北京参会,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教人才事业等话题积极建言。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高校力量


薛其坤院士指出,从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化部署,到明确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进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如何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关键是我们既要创造良好的平台和机会,更要打通人才价值实现的通道,让人才在研究探索创新时拥有足够舞台,实现最大价值。一方面,高校应该围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引”上谋策略,努力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高地;在“留”上出实招,积极发挥“双带头人”作用,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提升治理效能,保障人才专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在“培”上想办法,打造行列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探索重大科学问题的战略科学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卓越工程师、掌握原创硬科技的创新企业家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用”上给舞台,为人才提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充分释放创知、创新、创业活力。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包括在学科设置和学院设置上做一些改革,更好地契合当前产业科技发展的特点,从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急需人才。

有些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虽然目前看似“无用”,但将来可能会有无穷大的应用前景。因为好奇心而非功利心,往往更能指引优秀科学家实现“从0到1”的突破。实现“从0到1”的突破,是随后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更是最优秀的科学家之所以优秀的原因。这也是最优秀的科学家要承担的独特使命和艰辛工作。而如果要问这些突破有什么用,除了鼓励科学家思考外,更多应由从事技术的专家和企业家或后来者,而非一定要科学家本人回答。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时强调,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南科大坚持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校13年来已快速汇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截至目前,已引进了包括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院士等国际顶尖人才在内的1400余位教师,其中院士64人(签约引进与自主培养全职院士48人),国际会士73人,教育部特聘教授(含青年)47人,“国家特支计划”专家2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3人。教学科研系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高层次人才占教研系列教师的50%以上。这批优秀教师奠定了学校快速发展的基础,也让学校正在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校在其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以南科大为例,学校一直积极融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发挥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在深圳,南科大已基本实现与深圳十一区(新区、合作区)的合作全覆盖,支撑各区科学研究及产业升级,并构建了一套适配地区创新链条的产学研和技术转移体系。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深圳“20+8”产业发展需求,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以联合实验室为典型代表的校企合作模式,到2023年底共成立联合实验室110家。我们统筹资源推动产学研结合,主动赋能成果转化,面向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聚焦战略性、前瞻性产业,多维度多层次对接区域龙头企业。

从更深层次来讲,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它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就是立德树人,培养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最优秀的人才。从分工来看,高校在“理论研究”和“人才供给”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着眼于未来,大学必须要注重人才培养,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探索粤港澳三地人才培养

科技攻关全新模式


立足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薛其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两会后他将重点关注教育、科技的国际合作问题。他将结合一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运作,深入思考如何探索粤港澳三地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全新模式。

作为大湾区科创协同发展的成果之一,2022年,由南科大等大湾区13所高校、科研机构和2所企业联合打造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快速整合集聚粤港澳三地在量子领域的科技力量,瞄准量子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逐渐形成了一流的研究氛围,搭建起大湾区量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桥梁。

薛其坤表示,如何将中心运转好,还涉及到“一国两制”下跨境科研资源的使用、跨境人才的交流、跨境设备的共享、跨境政策的融通等方面问题。“例如联合培养博士生,内地和香港澳门在招生政策上就有比较大的差别,需要进行一些制度上的突破。”

“相比基础设施等‘硬联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深度合作、协同发展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薛其坤说,两会后,他将就推进粤港澳三地科技、教育深度合作深入思考,从量子科学中心建设出发,力争探索出一种在新时代下,大湾区科技教育、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的全新模式。


来源:学习时报、南方科技大学



上一条:聚焦两会 | 全国人大代表董才平校董: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智能化升级、推动钢铁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聚焦两会 |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校董林毅夫:中国仍然是增长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仍然是世界上机会最多的国家